《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作者是谁,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以其深情的祝愿和优美的意境广为人知。它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之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词不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成为了中秋节佳节传颂的经典之作。
一、词牌名与背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属于词牌名为《水调歌头》。此词原题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之夜,当时苏轼被贬谪到密州(今山东诸城),他在远离家乡的中秋夜,面对明亮的圆月,感慨万分,写下此词。
二、词句解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表达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祝福。"人长久"寓意着人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千里共婵娟"则是指尽管相隔千里,但都能共享同一轮明月,象征着对团圆和亲情的向往。通过月亮这一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苏轼与中秋诗词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中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节日,他创作了多首流传千古的诗词,如《中秋月》、《阳关三叠》等,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结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亲情和自然的美好寄托。这首词因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