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防控的13条核心措施,医院感染,即医疗机构内发生的病原体传播,对患者和医疗人员健康构成威胁。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此类情况,各国卫生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以下是全球公认的13条医院感染防控核心标准,它们构成了现代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手卫生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处理体液后等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抗菌皂液和/或手消毒剂。
二、个人防护装备
确保正确使用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特别是处理感染性疾病患者时,以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1. 佩戴口罩的正确使用与更换
遵循指南,定期更换,破损或污染时立即更换。
2. 手套的使用和脱除
正确穿戴和脱除,避免接触手套外表面。
三、环境清洁与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高接触区域,如床边桌、门把手、设备表面等。
四、隔离与分区
根据感染性疾病类型,实施适当的隔离措施,如单间病房或特定区域。
五、患者教育
教导患者和家属正确的卫生习惯,如咳嗽礼仪和个人卫生。
六、抗生素使用管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七、感染监测与报告
建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追踪和分析。
八、医疗废物管理
正确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医疗废物,防止二次污染。
九、感染防控培训
定期为医护人员提供感染防控的培训和更新知识。
十、政策与制度
制定并执行全面的医院感染防控政策,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十一、科研与改进
持续研究新的防控策略和技术,优化现有措施。
十二、跨部门协作
各科室间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医院感染挑战。
十三、法规遵从
遵守国家和国际相关的医院感染防控法规,确保合规性。
通过实施这13条核心措施,医疗机构可以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每个医疗机构都应该将其作为日常运营的一部分,不断优化和完善,以实现最佳的感染防控效果。